新闻动态

站内搜索

思政经纬

首页 >> 思政经纬 >> 正文

【榜样力量】“改革先锋”邱娥国:做好群众工作 必须拿出改革精神

发布时间:2019年12月27日 阅读次数:

邱娥国,1946年5月生,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原调研员,曾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、二等功4次、三等功6次。改革先锋、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、全国优秀共产党员、全国道德模范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全国先进工作者。他被誉为“群众的贴心人”,创造的“邱娥国工作法”在全国推广,为基层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,100名“改革先锋”受到表彰,我作为“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优秀民警代表”,也成为其中一员。接到证书的那一刻,我深刻感受到了党和人民给予的信任和肯定,这个荣誉不仅属于我,更属于南昌乃至全国公安系统。

我1946年5月出生在南昌市进贤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,家里有六个兄弟,因为家里贫寒,经常吃不饱,饿肚子。17岁那年,我参军入伍,在部队当了15年兵。在部队,我喂过猪,做过饭,种过地,从一名普通士兵,成长为一名连职干部。部队生活锤炼了我“不怕苦、不怕难”的意志,也让我拥有了随时从零开始的勇气和顽强自律的精神。

1979年底,我从部队转业,被分配到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,先后在广外派出所和筷子巷派出所担任户籍民警。

当户籍民警就要姓“户”,要把家家户户连在一起,拴在一起,把百姓当亲人、父母。从在户籍民警岗位上的第一天起,一年365天,我几乎每天都要到辖区转转。“走街串小巷,和蔼态度亲,婆婆如在家,坐下拉拉呱,见人多询问,见事多观察,热心办民事,温暖送到家。”这是我自编的顺口溜,也是我们基层民警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。在与老百姓朝夕相处、嘘寒问暖的过程中,我慢慢成为辖区居民口中的“家里人”。我了解他们的苦乐,懂得他们的需求。在有的人眼里,可能会说我管了很多闲事,但我从来没把这些事当“闲事”看。如今,我也依然是筷子巷一带群众“公共的亲人”。

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,群众对自身安全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强烈,对人民警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群众工作一头连着党和政府,一头牵着居民百姓,虽然很琐碎、很辛苦,但做好了,能够让老百姓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。

要想真正做好群众工作,必须拿出改革的精神,不断改进工作方法。20世纪90年代,在秉承“人民公安为人民”执法理念的基础上,我尝试着创新勤务模式,破解基层治理难题,摸索出户籍民警“一图二诀三本四勤”和“串百家门,认百家人,知百家情,办百家事”工作法。很荣幸,我提出的“警民联系卡”“警民联系牌”等便民措施得以在全国公安系统推广,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作用。

国家的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入,我们基层民警改革群众工作方法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停步。在一代代民警手里,“邱娥国工作法”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。他们反复研究摸索、大胆创新,将管理手段由“手工式”向信息化转变,用共享共用的智能信息,代替了曾经的脑袋信息和纸袋信息,形成了全警采集、全警录入、全警共享、全警运用的网络格局。

如今已进入信息化时代,我当年当户籍民警时创造的工作法也已成历史印记。从最初的一本本子、一支笔,到现在的电脑、互联网;从最初的出警“全靠跑”,到现在的警务电动巡逻车和天网探头遍布,我们的警务设施也在不断更新,保人民平安、为发展护航的能力不断增强。“邱娥国工作法”这个有效的基层基础工作模式,在新形势下焕发了新的活力,激活了新的生命。

时代在变、生活在变,但人民警察的为民之心不能变,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不能变。让人高兴的是,我所在的筷子巷派出所在2007年被国务院授予“人民满意派出所”荣誉称号,至今先后有5人荣立一等功、6人荣立二等功,1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指出,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这让我感触颇深。我现在已退休十年有余,“小邱”也变成了“老邱”,但我服务人民群众的心没有退休。我每天仍然坚持到辖区里转一转,一条条街巷、一幢幢房舍、一张张面孔,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。唯有走进百姓中间,设身处地理解群众,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、办实事,才能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,才能保一方平安、富一方群众、稳一方民心。因为,扎根人民,始终是基层民警的制胜“法宝”!

(作者:邱娥国)

供稿单位:政治理论教研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