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
站内搜索

思政经纬

首页 >> 思政经纬 >> 正文

【榜样力量】许光达: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”

发布时间:2020年06月15日 阅读次数:

许光达大将在战场上运筹帷幄、叱咤风云,赫赫战功彪炳史册,在生活中忠于爱情、充满激情,与结发妻子邹靖华十年离别情不移的爱情故事,动人而浪漫。一份《降衔申请》,寥寥500字,却昭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美德。在中央军委会议上,毛泽东高扬起这份《降衔申请》,朗声赞道:这是一面明镜,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。

“人情不能大于王法”

1960年,由于自然灾害,全国粮食减产。当时,军队的条件稍好一些,一些部队干部亲属从农村跑到部队长吃长住。装甲兵机关也有不少干部的亲属从四面八方拥进北京,在机关大院长吃长住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,许光达主持召开装甲兵司令部党委会议,作出一项决议:“困难期间,司令部机关的干部要动员亲属不要来北京;已经来的,要动员其尽快回去;凡是来探亲的,只允许住3天,就动员他们返回原籍。”没想到这个决议刚颁布没几天,许光达的四哥许德富和六弟许德强也来到北京投靠他。一石激起千层浪,装甲兵机关大院的干部和家属都瞪大了眼睛,注视着许光达。当天,劝回这件事由邹靖华向许德富、许德强两兄弟提了出来。许德富火了,他认为这地方就你许光达官最大,你不发话,谁敢要我们走?俩兄弟悄悄进了许光达家厨房,把橱柜一一打开查看了一番,看到家里确实没有多少东西吃,就问厨师:“他们平时就吃这些东西吗?”“实话跟你们说吧,首长家里也吃上了小球藻。”厨师指着门口一只水缸里养的绿乎乎的东西,“这就是家里养的小球藻”。许德富、许德强看着缸里的小球藻,非常惊讶,将军家里也吃上了替代食品,这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。俩兄弟最后仅在北京住了两天,就踏上了返乡的列车。事情发生后,有些人背后议论邹靖华,说这位嫂子不近“人情”。许光达知道后说:“不,她做得对。这是装甲兵部队党委刚作出的决定,是我让她这样做的。俗话说,人情不能大于王法啊。”

“不能超过老百姓的标准”

1957年,许光达90岁的父亲去世了,按照当地风俗习惯这是要隆重操办的丧事,况且还有个儿子在北京当大官,似乎更应该讲讲排场。为此,湖南老家的几个兄弟拍电报让他立即回去主持丧礼,并要带回供亲属做孝服用的白布。许光达对妻子说:“爹爹去世,我理应回去,尽尽做儿子的责任。可是,哥哥们要大搞排场,点名让我去主持丧礼,光是白布就要带回几十匹,这怎么行啊!中央号召移风易俗,只能从简办丧事。况且回去会惊动许多地方官员,一个共产党的司令,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为父亲送殡,这和国民党的官僚有何区别?不回去,从维护党的威信来讲是应该的,但亲人们会不理解。”左右为难后,许光达下定决心,派了一名熟悉湖南风土人情的政治干事带着200元钱,代他回乡料理丧事,并几次打电话给当地政府,要求他们不能铺张浪费,一定不能超过当地老百姓办理丧事的标准。果不其然,许光达的几个叔伯和兄弟对此不满,他们质问那名干事“许光达为什么不回来?”政治干事没办法,只好给许光达挂长途电话,但许光达在电话里告诉他:“继续做工作,按我原来说的办!”许光达的哥哥和亲属没有办法,只好从简办丧事安葬了老人。政治干事从湖南回来一报账,丧事共花费了150元。后来,许光达的母亲去世,家乡亲属再也没人提出额外要求了。

靠“老子”吃饭是没有出息的

许光达对独生子许延滨十分疼爱。但是,他表达爱的方法不是娇惯放纵,而是严格要求。在许延滨很小的时候,一次,许光达下班回家,看见一群孩子在司令部大院吵嚷,相互比谁的爸爸官大,许延滨跑到他面前问:“爸爸,你的官大不大?”许光达平静地回答:“不大。爸爸的官小,只是个人民的勤务员。”这件事引起了许光达的警觉,为了严格管教孩子,他立下了三条规矩:一是孩子上学就住校,让其从小就过集体生活。二是严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钱,生活标准向工农子弟看齐。三是不准司机接送孩子,让他自己跑路。另外,他还严格警告许延滨,在外面不准打我的牌子。许延滨严守父训,从不对别人讲父亲是司令员。从上小学到上中学,他填表时只填母亲不填父亲。许延滨高中毕业了,因为他品学兼优,学校准备推荐他出国学习。可是,当审核其在学校填的各种表格时,发现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,“家长栏”里只有母亲的姓名,没有父亲的姓名。他的父亲是谁呢?会不会有什么政治历史问题?不然,为什么要隐瞒?学校负责政审的同志来到许延滨家中,一方面想了解一下他父亲的情况,另一方面也想征求一下家长关于儿子出国学习的意见。学校的老师见到许光达后,才知道许延滨的父亲是许光达司令,征求许延滨出国学习的意见时,许光达却拒绝了。他的理由是,高级干部的子女在国外会受到特别照顾,对子女并无好处。许光达常说,生了孩子就是给社会添了一个成员,父母就要对社会多负一份责任。对子女要严格要求,让他们学点真本领,让他们懂得靠“老子”吃饭是没有出息的。

力劝妻子脱军装

1952年,中央决定军队的大批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,装甲兵系统同其他系统一样,也要转业一批干部。根据邹靖华的情况,本可继续留在军队。可是,许光达却动员她响应党的号召,转业到地方工作。邹靖华一时难以接受:“军队是你我成长的摇篮。我们的青春是从军队开始的,我们的革命道路是从军队起步的,我们的事业是在军队里建设的,怎么舍得离开呢?”听闻妻子的言语后,许光达劝道,国家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,需要人啊。我是司令员,你应该带个头。你带了头,是为了我在干部面前说话更有号召力。邹靖华这位1938年参军的老战士,尽管心里难受,还是带头脱去了军装,转业到重工业部有色金属设计院政治部工作。

供稿单位:政治理论教研部 |